中小学校建筑存在的问题:目前教学楼存在的主要问题:1)没有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砌体结构无圈梁及构造柱;2)有抗震设防,但抗震措施没有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011—2010)规定的要求;3)单面走廊砌体较多;4)楼梯间在两端;5)砌体结构纵墙承重;6)单跨框架结构,两方向刚度相差较大;7)施工质量差,预制板无扒子筋,砌筑砂浆标号低。
预应力的施加方案有几种?
预应力引入后是长期作用在结构体系中的荷载。施加预应力的时机及力度要根据结构的类型,内力峰值出现情况,荷载性质及可分性以及施工工艺和条件来确定。一般有3种方法。
一是先张法。在承受外载前,结构中已引入与荷载应力符号相反的预应力。例如,商品预应力钢构件,在工厂加工制造过程中就已施加过预应力,在构件中产生了有利的卸载应力场。
二是中张法。结构安装就位后,先承受部分荷载(包括自重荷载),再施加预应力以抵消部分荷载应力后,继续承受外部荷载。这是工程中常用的施加预应力的方法,也就是单次预应力法。
三是多张法。在结构中多次地引入预应力,加载与施加预应力间隔进行,可以多次利用材料的弹性强度幅值,较大地提高结构承载力,具有利用材料的特点。在预应力工艺中称为多次预应力法。但荷载必须是可分的,可分批施加在结构上。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学校抗震加固?首先学校作为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地方,学校的安全也是每个人共同关注的,教育兴邦,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则是人才培育的一个摇篮。因此我们就要一切对学校有不安全的因素,例如学校抗震加固工程。
预应力钢结构具有众多优点,源于什么机理?
预应力钢结构与普通钢结构相比,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刚度大、用材省等优点。这些特征来源于其人为的工作机制,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力的抵消。构件内荷载应力可以被与之反向的预应力部分抵消,因而降低应力峰值,提高构件承载力。二是力的转移。构件内荷载应力可以通过施加预应力而转移到高强钢索或其他高承载力的部件上去,从而降低设计应力值。三是力的重复。
在构件弹性强度幅值内,可以反复受力,多次地利用材料强度潜能,提高构件承载能力。四是力的质变。借助预应力体系可将构件内不利的弯矩力转换为有利的轴向拉力和压力,因此节省用料。五是力的优选。可以选用全拉索的结构体系,赋予预应力后,结构具有足够刚度的几何不变体系,承受荷载。

捷和加固,专注结构加固20年!
农村中小学管理人员大多数对建筑是外行,而他们拥有经济支配权,常常会出现谋私利的行为,而无知使得有些人的胆子特别大。只要建起来没有垮掉即可,因而工程在所难免,而原本外行来建房,又没有很好的,存在的问题就很多。
索穹**屋盖为何称作创新型预应力钢结构?
众所周知,承重结构体系中具有三类基本杆件:一是轴向拉杆,二是轴向压杆,三是受弯曲杆。轴向拉杆好,省,可全部发挥材料强度潜力。轴向压杆稍差,受长细比影响折减强度。受弯曲杆差,由边缘应力控制设计,强度只能发挥50%左右。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末,笔者曾对理想的预应力钢结构体系做过预言:“在这种结构体系中具有多数量的柔性拉杆,这些拉杆由于预应力的作用,既可承受拉力,又可承受压力。基本为轴向受压的杆件代替了受弯杆件……只有这种新型体系的建立,才能利用‘预应力’在钢结构领域中进行‘革命’,而不是在传统形式上或局部地改进“。
所幸而言中,1988年汉城及1996年亚特兰大的主要比赛馆索穹**屋盖就证实了笔者的预言。它们的用钢量只有传统结构的1/10或更少,具有大的结构效率和小的结构材料消耗。索穹**采用了大量拉索为主要受力杆件,采用了少量必要的轴向压杆作为拉杆系间的平衡杆。至于受力差的弯矩杆件,则全部从屋盖中摒弃。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零弯矩杆”的横向承重结构体系。与我国的“鸟巢”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天壤之别。经过20年的奋斗,我国的土建工作者终于在2011年,在鄂尔多斯伊盟建造起**索穹**的体育中心。

捷和加固,专注结构加固20年!
**采用不破坏地面装修的加固方案,如板下加支撑等,以减少楼板在拆除楼面的过程中的损伤。外墙已装修完好的砌体校舍可采用单面钢筋混凝土板墙的方法加固,在教室内部增设板墙,避免破坏外装修,尽量减少因加固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浪费。
碳纤维加固的特点
碳纤维与传统的加大混凝土截面或粘钢混凝土补强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施工简便,不需要现场固定设施,施工质量易保证,基本不增加结构尺寸及自重,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等特点。另外,采用该工法,可大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加固成本。因此,碳素纤维作为划时代的补强材料,而备受青睐和关注。
1、抗拉强度高,是同等截面钢材的7-10倍。
2、重量轻,密度只有普通钢材的1/4。
3、耐久性好,可阻抗化学腐蚀和恶劣环境、气候变化的破坏。
4、施工方便快捷、省力节时、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5、适用范围广,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木结构均可进行加固。可大幅度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能。
http://jiehejianzhu01.b2b168.com